数字考古系列: 1985年

X/OPEN 可移植性指南

在软件世界被无形高墙分割的时代,一群远见者如何为“开放系统”奠定基石,开启应用软件的自由流通之路。

🏷️ 分类: 技术 历史
🔖 标签: #X/OPEN #可移植性 #通用应用环境 #编程语言 #历史文档

时代之痛:供应商锁定

1980年代初,计算机市场由各大厂商的专有系统主导。用户一旦选择了某个平台,其软件投资就被“锁定”在该平台,难以迁移。这不仅限制了用户的选择,也割裂了软件市场,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创新与发展。

X/OPEN 的对策:通用应用环境 (CAE)

1984年,欧洲主要计算机供应商联合成立 X/OPEN 小组,旨在定义一个通用的应用环境 (Common Applications Environment)。目标是让应用程序只需编写一次,即可在所有成员的系统上通过源码编译运行,从而保护用户和软件开发商的投资。

CAE 的分层架构

CAE 的核心是一套标准化的接口定义,它像一座桥梁,连接着应用软件与底层的硬件和操作系统。

编程语言 (Languages)

定义了应用开发的基础工具。不仅包括系统语言,还涵盖了商业和科学计算的主流语言。

C 语言 (核心) COBOL (商业) FORTRAN 77 (科学)

数据管理 (Data Management)

提供了标准化的数据存取方式,解决了 System V 原始文件系统功能单一的问题。

ISAM (索引顺序存取方法)

操作系统接口 (Operating System)

CAE 的基石,确保应用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保持一致。

X/OPEN System V 规范

基于 AT&T SVID,并融合了 /usr/group 标准

物理传输 (Source Code Transfer)

在网络不普及的年代,定义了物理介质标准,是实现可移植性的关键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源码传输:1985 年的“网络”

指南详细定义了两种物理介质的格式,以确保源代码能在不同厂商的机器间可靠交换。

5.25" 软盘

首选格式 (80磁道): 96 TPI, 9扇区/磁道, 512字节/扇区

兼容格式 (40磁道): 48 TPI, 8扇区/磁道, 512字节/扇区

工具: `cpio` (推荐), `tar`

½" 磁带

首选格式: 9轨, 1600 BPI (PE)

可选格式: 6250 BPI (GCR), 800 BPI (NRZI)

块大小: 512 字节

时代的远见:1985 年的未来规划

指南的“未来方向”章节惊人地预见到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技术领域,展示了 X/OPEN 小组的深远洞察力。

网络与通信

计划拥抱 ISO OSI 模型,并定义分布式文件系统和通用进程间通信 (IPC),为今天的网络化计算奠定了方向。

关系数据库

明确提出将支持新兴的 SQL 标准作为关系数据库的接口,预示了 SQL 在未来几十年的统治地位。

用户界面与图形学

计划超越 `curses` 库,定义支持窗口、菜单、图标和图形的标准化用户界面,描绘了现代图形用户界面 (GUI) 的蓝图。